"); //-->
目标
本教程的目标是展示如何使用OpenCV的parallel_for_框架轻松实现代码并行化。为了说明这个概念,我们将编写一个程序,利用几乎所有的CPU负载来绘制Mandelbrot集合。完整的教程代码可见原文。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多线程的信息,请参考本教程中提及的参考书或课程。
预备条件
首先是搭建OpenCV并行框架。在OpenCV3.2中,可以按此顺序使用以下并行框架:
1. 英特尔线程构建模块(第三方库,应该明确启用)
2. C =并行C / C ++编程语言扩展(第三方库,应该明确启用)
3. OpenMP(集成的编译器,应明确启用)
4. APPLE GCD(系统层面,自动使用(仅适用APPLE))
5. Windows RT并发(系统层面,自动使用(仅适用Windows RT))
6. Windows并发(部分运行时间,自动使用(仅适用Windows - MSVC ++> = 10))
7. Pthreads (如果适用)
正如前面所述,OpenCV库可以使用多个并行框架。有些并行库为第三方提供的库,建立时应明确地用CMake(如TBB,C =)启用,其余均为自动可用的平台(例如APPLE GCD),但是,无论是直接使用并行框架还是利用CMake启用并行框架并重建库,首先要做的是启用并行框架。
第二个(弱)预备条件与任务相关,因为不是所有任务的计算都可以/适合以并行方式来运行。为了尽量保持简单,可以将任务分解为与存储器无关的多个元素,从而使其更加容易实现并行化。在计算机视觉处理过程中,由于大多数时间里一个像素的处理不依赖于其它像素的状态,所以往往更加容易实现并行化。
简单的示例:绘制Mandelbrot集合
这个例子中将展示如何绘制Mandelbrot集合,将普通的顺序代码实现并行化计算。
理论
Mandelbrot集合的名称是数学家阿德里恩·多迪(Adrien Douady)为悼念数学家蒙德布罗特(Mandelbrot),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。它在数学界之外,作为分形类的一个例子,在图像表示领域非常著名。Mandelbrot集合为一组自相似的重复图案在不同尺度下重复显示结果。为了进一步深入介绍,可以参考Wikipedia article。在这里,仅介绍利用公式绘制Mandelbrot集合(选自维基百科的文章)。
Mandelbrot集合是在复平面中一组值C沿着0轨迹的二次迭代映射的边界。
即,复数c作为Mandelbrot集的一部分,从 Z0 = 0开始重复进行迭代,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,Zn的绝对值的边界值,它可以表示为:
伪代码
生成Mandelbrot集合的简单的算法被称为“逃逸时间算法”。为渲染图像中的每个像素,根据复数值是否在边界范围之内,利用递推关系进行测试。经过数次迭代之后,不属于Mandelbrot集合的像素将快速逃逸,留下来的将是属于Mandelbrot集合的像素。随着计算时间的增加,迭代后的高阶值将产生一个更详细的图像。在这里使用实现“逃逸”所需要的迭代次数来描绘图像中的像素值。
将伪代码和理论相关联之后,得到:
在上图中,复数的实部在x轴上,复数的虚部在y轴上。通过对图形局部放大,可以看到整个形状均重复可见。
代码实现
逃逸时间算法的实现
在这里,我们使用了std::complex模板类来表示复数。利用这个函数来进行测试,以检查像素是否在集合之中,并返回“逃逸”迭代。
顺序的Mandelbrot实现
在此程序中,通过依次遍历渲染图像中的像素来进行测试,以检查像素是否属于Mandelbrot集合。
需要做的另一件事是把像素坐标转换Mandelbrot集合空间:
最后,将灰度值分配给像素,使用以下规则:
当迭代次数达到最大值时,像素为黑色(假定像素在Mandelbrot集合中);
否则根据逃脱“逃逸迭代”和缩放尺度,为像素分配一个灰度值,以适应灰度范围。
使用线性缩放转换不足以感知的灰度变化。为了克服这个问题,使用一个平方根转换来提升感知度(引用了Jeremy D. Frens博客中的内容):
绿色曲线对应于简单的线性缩放转换,蓝色曲线对应于平方根转换,可以从中观察到的最低值如何沿着斜坡正向上升。
并行Mandelbrot实现
在顺序的Mandelbrot实现中,每个像素被独立计算。为了优化计算,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处理器的多核架构并行执行多个像素的计算,利用OpenCV的CV :: parallel_for_框架可以轻松实现。
第一件事是声明一个继承CV :: ParallelLoopBody的自定义类,覆盖virtual void operator ()(const cv::Range& range) const。
operator ()表示将通过一个独立的线程来处理像素的子集,这种拆分是自动完成的,以平均分配计算负荷,为此必须将像素索引坐标转换成2D [行,列]坐标。还要注意的是,必须保持图像的mat对象引用值,以便能够适时地对图像进行修改。
调用并行执行程序:
在这里,range表示将要执行的操作总数,即图像中的像素总数。使用CV :: setNumThreads设置线程数,还可以使用CV :: parallel_for_中的 nstripes参数指定拆分的数量CV :: parallel_for_。例如,如果处理器有4个线程,则设置CV :: setNumThreads(2)或者设置nstripes = 2应该是一样的,默认情况下它会使用所有可用的处理器线程,但拆分后只有两个线程。
注
为了简化并行的实现,C ++ 11标准删除了ParallelMandelbrot类,采用lambda表达式代替它:
运行结果
可以在原文找到完整的教程源代码,并行实现的性能取决于CPU的种型。例如,在4核/ 8线程的CPU上,可以提速6.9倍左右。如果要问,为什么达不到8倍速,其中有很多因素;主要原因是由于:
创建和管理线程的额外开销;
并行运行的后台进程;
带2个逻辑线程的4硬件核与8硬件核之间是有区别的。
由教程代码生成的输出图像(可以对代码进行修改,以使用更多次的迭代,根据逃逸迭代次数来分配像素颜色,并使用调色板以获得更美的图像):
Mandelbrot集合XMIN = -2.1,XMAX = 0.6,YMIN = -1.2,YMAX = 1.2,maxIterations = 500
原文链接:
https://docs.opencv.org/4.5.2/d7/dff/tutorial_how_to_use_OpenCV_parallel_for_.html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